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本站 点击数量:次
近日,第三届广西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北投养护科技集团牵头及参与的4个项目在“勘察与岩土工程组”及“建筑工程和市政交通公用工程组”喜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一等奖(参与)
南宁市粉细砂物理力学特性与动力响应研究
南宁盆地广泛分布着粉细砂层,鉴于勘察阶段无法取得粉细砂原状样,岩土参数多采用经验值,且饱和粉细砂具有明显液化潜势,振动响应显著,有可能危及轨道交通安全。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南宁市重点研发项目《南宁市粉细砂物理力学特性与动力响应研究》,系统研究粉细砂地基抗震评价与振动致灾机理,解决地下结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运营安全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制定相关广西地方标准,为基坑设计施工及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为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提供了最直接的科学依据。授权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篇。
项目研究成果应用于南宁轨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基坑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等领域十余个项目,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等奖(牵头)
广西炭质岩边坡智能监控及处治成套技术
针对广西地区炭质岩边坡工程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围绕炭质岩工程特性、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加固及生态防护技术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创新性的提出了炭质岩边坡智能监控及处治成套技术。
目前该技术已在广西天峨至北海公路(巴马至平果段)项目、桂中片区国省干线养护项目、S208融安至百寿公路等项目的20余个边坡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经统计近三年累计节约建设成本4615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超2.26亿元,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项目成果为广西炭质岩地区边坡工程稳定性评价与生态治理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同类型易崩解岩质边坡的综合处治提供参考与借鉴,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授权专利1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12篇。
二等奖(牵头)
钢-混组合梁腹板失效机理及服役性能提升
该项目针对钢-混组合梁腹板稳定性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考虑边界弹性转动约束条件下的组合梁高腹板临界屈曲应力,修正了传统分析方法的误差,进一步解决了高腹板加劲肋位置优化设置问题。
同时,建立了正常使用阶段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附加变形的评估方法,为钢-混组合梁在役期间车辆疲劳损伤导致的结构承载力劣化评定和附加变形计算提供了依据。此外,还提出了钢-混组合梁桥预应力导入效率计算方法,可实现对组合梁承载力和截面应力状态的准确分析和优化设计。项目研究成果已在区内外多座钢-混组合梁桥的设计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该项目获授权专利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1篇。
二等奖(牵头)
沥青路面资源及能源集约型养护成套技术应用
为切实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双碳”政策的相关要求,本项目提出了绿色养护成套技术,包含高效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耐久型冷拌冷铺超薄磨耗层技术及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
本项技术在防东高速、钦崇高速、兰海高速等路段均得到成功应用,目前服役状况良好。相关研究获授权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
近日,北投养护科技集团牵头的“BIM技术在运营公路隧道衬砌病害信息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在全区工程设计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交科杯)技能大赛中夺得三等奖。
项目依托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在实施管养的都安至巴马高速公路弄墨隧道,该隧道周边地质岩溶较发育,隧道土建结构衬砌病害较严重,出现大量裂缝、渗水及排水系统淤堵等病害。
项目通过隧道病害检测车,快速高效的识别隧道土建结构病害问题,利用建立的BIM模型将病害情况显示在三维可视化模型中,实现病害时间-三维空间四维展示,为管养人员对隧道病害检测、病害信息管理、制定维养方案、现场实施维修养护等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公路隧道的维养工作提供极大便利。此次获奖是集团公司在BIM技术应用上的探索和突破!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布2022 年度广西交通运输创新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北投养护科技集团牵头的《天峨至北海公路(巴马至平果段)变直径钢筋笼扩大头锚杆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获评2022 年度广西交通运输创新典型案例,成为全区20个“公路、铁路、桥隧类”创新典型案例之一。
【此次评选旨在引导相关单位认真学习借鉴交通运输领域创新典型案例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继续挖掘推广交通运输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科技创新助推我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此创新典型案例是依托于已立项的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变直径钢筋笼扩大头锚杆边坡支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通过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揭示了其锚固机理和受力传递机制,开发了扩大头锚杆结构设计计算及数据可视化软件,获得了扩大头锚杆各项结构参数;从锚杆间距、格梁截面尺寸方面对边坡支护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通过工艺试验对钻孔和注浆工艺进行了改进,解决了易崩解岩土边坡水钻扩孔影响边坡稳定和注浆密实度缺陷的问题。
该技术具有抗拔力强,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高、耐久性强、机械化程度高等技术优势。通过变直径钢筋笼扩大头结构,可大幅度提升锚杆抗拔承载力,经现场试验验证其抗拔力在普通锚杆的3倍以上,抗拔性能非常优越。
基于变直径钢筋笼扩大头锚杆突出的抗拔性能,在满足抗拔力要求的条件下,对锚杆布设间距和格梁截面尺寸进行增大,从而减少锚杆数量;经计算,通过对锚杆间距进行优化,可节约材料用量30%左右,大大缩短施工工期,显著节约工程建设成本。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广西地区公路边坡支护提供了新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已申请及授权相关专利共8项,软件著作权1项。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布了2024年度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入选名单。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公路基础设施养护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入选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领域创新团队,总工程师郝天之入选广西交通运输行业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始终坚持对公路基础设施养护关键“四新”技术的引进、研发与落地应用。根据一线技术服务需求,积极引进研发各类技术20余项,其中“开普封层技术”“耐久防污标线”“灌注式半柔性路面”“轻量化边坡报警系统”等技术成功落地项目建设中。入选2024年度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项目,是对北投养护科技集团2024年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充分认可,也是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充分发挥人才与科技创新优势,厚植发展动能的生动体现。“开普封层技术”成功应用于平南S204线和邕宁区中和镇平天村S512线“耐久防污标线”成功应用于扶绥G359线和G7212贵合高速“灌注式半柔性路面”成功应用于容县S241线“轻量化边坡报警系统”成功应用于巴平高速K48段和百色那坡S518线荣誉是肯定,是责任,也是前行的动力。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将持续深入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供稿:科创中心)
2024年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大赛落下帷幕,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再创佳绩,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一等奖《提高开放交通下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该成果依托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针对“集料除尘不干净”“下承层未保持干燥洁净”等问题,QC小组成员通过强化运输与堆放场地防尘管理、施工前对拌和机进行烘干除尘处理、运用路面清扫机配合强力吹风机清扫下承层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开放交通下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保证沥青路面整体结构稳定,极大程度提高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的防水损害与反射裂缝能力,减少维护返修成本。二等奖《提高路肩低剂量水泥改善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该成果依托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针对“固体体积率不足”“路肩平整度偏差大”等问题,QC小组成员通过把机制砂更换成石粉、增加布料机螺旋杆长度、使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及通车二次碾压等技术手段,有效提高路肩低剂量水泥改善大粒径级配碎石基层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保证路肩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重建的频率,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国省干线热熔型标线一次验收合格率》该成果依托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针对标线在施工过程中“玻璃珠撒布量不足”“涂料加热温度不适宜”“施划路面未清洁干燥”等问题,QC小组成员通过对划线设备、加热设备及除线设备进行改造,有效提高现场一次验收合格率,延长热熔标线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养护管理成本。《提高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该成果依托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针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路面“混合料离析”“压实度不足”等问题,QC小组成员通过增加混合料拌合时间、改造洒布设备、优化摊铺设备及提升施工人员水平等手段,有效提升了国省干线乳化沥青就地冷再生施工一次验收合格率,是改善路面抗裂性能、提升旧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及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方案”。三等奖《提高复杂地质大直径抗滑桩钻孔一次成型合格率》该成果依托于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地质灾害整治),针对“旋挖钻进塌孔”所造成钻孔一次成型合格率低的难题,QC小组成员围绕“支撑护筒与需求不符”“岩石层碎片化”等问题开展调研,合理运用“增加支撑护筒材料强度”“护壁聚合物加强”等方法,提高了复杂地质下抗滑桩钻孔一次成型合格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万余元,有效规避事后返工现象,对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小创新,大能量。下一步,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将持续深化创新创效活动,鼓励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到现场问题解决、创新创造等项目中,推动质量管理与创新实践,切实提高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品质”“效益”双轮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养护与工程技术部、各直属单位)
9月3日,南国早报网聚焦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四新”技术推广应用,通过报道低空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公路智能巡检技术,生动展现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智能化管理号召,逐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三查”体系的具体实践。南国早报网:《无人机+激光雷达,公路巡检秒变智能黑科技!》正文如下近日,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利用低空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公路智能巡检技术,探索建立无人机快速勘查、快速监测、高效编制处治方案的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公路路基边坡地灾隐患智能巡检取得新进展。工作人员操控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起飞低空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公路智能巡检技术能够通过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和航空摄影相机,快速采集公路沿线路基边坡的三维点云数据和影像照片,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快速产出实景三维模型、正射影像及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识别路基边坡地灾隐患点,分析路基边坡地质灾害,提前预知各类风险,有效为预防性养护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通畅。吴隆高速航线规划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在北投养护科技集团负责实施养护作业的吴隆高速、泉南高速及G246国道部分路段进行示范应用,全面提升了管养单位在边坡局部垮塌、水毁冲沟、旧滑坡、排水沟破损等病害巡检方面的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吴隆高速沙尾左江特大桥在南宁外环高速公路(吴圩机场至隆安段)2023-2030年周期性养护总承包工程项目作业现场,一架无人机正来回巡查,记录着三维点云数据和影像照片。操控平台上,路面的清晰图像和各项精准数据陆续传回屏幕。“以前需要十多个人,花费数天才能完成的巡检任务,现在依靠无人机,两名工作人员就能在几个小时内高质量地完成,不仅如此,费用还降低了三成!”无人机操控人员说。依靠无人机巡检技术,能显著优化人工巡检的人力、设备以及时间成本。低空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公路智能巡检技术的应用示范,生动体现了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智能化管理号召,逐步构建空天地一体化“三查”体系的具体实践。未来,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将继续加强“四化”建设,着力打造极具企业特色的交通养护综合解决方案。(来源:南国早报网)
2023年是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加快建设“区内一流、国内知名”科技型交通养护产业生态链综合运营商的奋进之年今年以来北投养护科技集团激活科技创新源源动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让我们盘点一下2023年上半年北投养护科技集团收获哪些科技成果吧!
当此第7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际北投养护科技集团喜获3项广西科学技术奖其中牵头完成的“桥梁加固新体系与耐久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交通工程高陡边坡稳定控制成套技术及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这是北投养护科技集团首次牵头获广西科学技术奖参与完成的“非典型软弱土路基处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3年即将过半北投养护科技工作者和集团公司上下必将持续围绕生产经营躬耕科技创新用科技创新激发市场开拓新活力驱动北投养护科技事业蓬勃发展